第五百八十六章 满载而归_三国有君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六章 满载而归

第(2/3)页



  后世曾有人说过:在某一个行业里,四个人对着骂街谁也不服谁,评论他们成功的标准,就是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艺术家。

  颍川的私学行业亦是如此——架不住人家曲老人家活的岁数大!

  一时间,有基于他的名望和名气,一时间那些阳翟的私学儒家纷纷有意随其一同前往东南。

  就在事情进行的顺风顺水之际,曹操那边也有所行动了。

  他明面上没法驳斥陶商的行为,因而就让荀氏代替他在颍川阳翟,替自己说项这些私学的举办人。

  荀氏家族在颍川的名望绝无旁氏可及,有他们替曹操说话出言,任是何人,在颍川阳翟之处,也得给上三分薄面。

  他们确实有这样的能力,曹操麾下的颍川谋士团能够顺利组成,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前期只收心了荀彧一个人而已,有了荀彧一个人的支持,就为曹操输送了数不清的颍川人才,而也正是因为荀彧,曹操才得到了颍川士人的集体支持。

  论才华,郭嘉绝不在荀彧之下,但他的家室和背景,注定他没有能力和威望,替陶商招揽颍川诸人,这是先天条件,无可调和。

  有了荀氏集团的出面,很多已经打定主意去东南的私学儒者又打起了退堂鼓,毕竟他们常年生活在颍川,对荀氏的能量还是极为了解的。

  荀氏出面替曹操说项,那自然是比曲老要强了许多,也高调了许多……更何况,曹操若是以后真有心重新挽救颍川私学,能够在这片故土授课,自然还是要比去人生地不熟的东南要强上许多的。

  于是乎,很多人又打了退堂鼓。

  曲老见此情形之后,使出了洪荒之力,又是挨家挨户的去劝说,怎奈杯水车薪,最后答应他一同往东南的私学儒者,只有四家而已。

  曲老很伤心,一脸颓败的来见陶商,痛苦流涕的向他陈述自己的失利。

  情到深处,老人家还要狠辣绝情伸手抽自己的大耳刮子,被陶商拦住了。

  这么实诚的活老头,很多年都没有再碰见了,简直是活宝啊,哪舍得让他自残?

  不过事情的发展确实乃是在陶商的意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豫州是曹操的地盘,而颍川荀氏目下又归附于他,若是陶商仅靠着曲老这么一个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