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融资1亿美金_重生之跨国巨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六章 融资1亿美金

第(1/3)页

  除此之外,无人机在农业,消防,测绘,电缆架设或电力巡线等工业领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就在方哲眼前,大疆的创始人汪韬,指着一款无人机测试样品向方哲介绍道:

  “方总,这是我们正在测试的MG-1农业植保机,是我们专门面向农业植保领域研发的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最大载重量高达10公斤,每小时可以作业40-60亩,效率是人工喷洒的40倍以上!”

  汪韬有些自豪的向方哲介绍着,他们大疆急于完成B轮融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能尽快推进这款MG-1农业植保机的研发进度,同时,在消防,电缆架设等工业领域做更多尝试性探索。

  “我们这款无人机,采用了防水,防尘,防腐蚀的工业级设计,可以轻松装载任何类型的农药或液体。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其上搭载了先进的智能系统,可以应对不同地形进行喷洒航线设定,自动记忆航线断点,根据地形自动调整飞行高度和飞行姿态,确保喷洒效果和覆盖率。”

  听完汪韬的介绍,方哲好奇的问道:

  “你们这款植保机,预估的售价大概是多少?”

  “大概,在5万人民币左右!”汪韬给出了他们团队之前计算的预估价格。

  “5万?”方哲内心,正估算着这个价格的市场情况,他身后的黄思毅,倒先好奇的问道:

  “你们这个定价,是按成本计算出来的嘛,会不会太高了?”

  汪韬看了一眼黄思毅,解释道:“您可能对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不太了解,目前市场上同类型的无人植保机,价格都在10万元左右。

  一台植保机一小时保守可以作业50亩地,抛开换电池,加药等操作时间,在农忙季节,一台植保机一天作业五六百亩地都是常有的事。

  市场上,无人机每打一亩地,大概收费10元,五六百亩地一天的收入就高达五六千块钱,基本上一个农忙季,就足够收回无人机的成本,再往后作业,基本都是纯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