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89章 纵横捭阖宰臣谋(八)
第(2/3)页
天下之心。”
朱载坖认为要将之前的旌表、恤典与祠祭结合到一起,形成一整套激励、表彰官员的体系,以起到祠祭的劝导作用,用以整顿官场的学校的风气,大明对于谥号的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按照礼部所制定的规则:“文武大臣请谥,礼部取旨,行吏兵部考实绩。礼部定三等,行业俱优者为上,颇可者为中,行实无取者为下,送翰林院拟谥。有应谥而未得者,抚、按、科道官以闻。”
同时还有恤典,也有很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朱载坖认为,这种管理制度很多的时候是根据品级来的,过于死板,如有关恤典的规定是:“其特恩,如侍从必日侍讲读、军功必躬履行阵、东宫官必出阁讲授有劳者。据嘉靖中事例,祭葬加一等,无祭者与祭一坛,无葬者给半葬,半葬者给全葬。讲读官五品本身有祭,四品及父母,三品及妻。军功四品得祭葬,三品未满及父母。讲读年久、启沃功多、军旅身歼、勋劳茂著者,恩恤加厚,临期请旨。”
大明现在的恤典,主要是根据品级,而非是功绩来的,朝廷要加强对于旌表、恤典、祠祭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的管理体系,现在的礼部祠祭司显然不足以胜任此事。
朱载坖认为将这些职能转移给太常寺,同时将悯忠祠、贤良祠等一应祠祭、功臣庙等都交由太常寺管理,同时提高太常寺的地位,以礼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专门负责管理这些祠祭,同时扩大祠祭的范围,凡是死于国事者,不分官民品级,士卒百姓,都要入祀悯忠祠,由朝廷予以缉私,官员有治绩、有德行者,经礼部提请,亦可以入祀贤良祠,这样的,充分发挥祠祭的劝导作用,鼓励官员们忠勤王事。
朱载坖将此事交给了申时行负责,要求申时行拟定详细的条款,将祠祭予以规范化。
而徐学谟回去之后,也以礼部尚书的名义向朱载坖上疏,认为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