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新法推行百事多(六)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0章 新法推行百事多(六)

第(2/3)页

里,有的被授予各部主事的职位,有的则被外放到各省当知县。

总之大明的进士,起点就比之两宋的进士们强多了,当然,其实在太祖朝就发现了这种任官方法的缺陷,洪武六年,太祖皇帝就曾经抱怨道:“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  观其文词  ,  若有可为  ,  及试用时  ,  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  寡。朕以实心求贤,  而天下以虚应朕  ,  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  。”

甚至为此曾经停罢过科举,但是后来官员缺乏,朝廷不得不再次重开科举,为了提高这些新科进士们的行政能力,大明实行了进士观政制度,就是将新科进士们分配到朝廷六部实习,以熟悉政务,提升行政能力,按照成祖所言就是:“进士每科大约三百名,  分试九卿观政  ,  每衙门大约三十  余  人,  堂官司僚与之朝夕而试之事,  其人端、邪,能、不  能若烛照  ,  而数计之  。  于是会其实以上于天官,  天官籍准以为诠注  ,  文学  、  政事、  风节  、  慈恺  ,  随所成以授其  任,  任则必久而不数更  ,  是以无不可用之才,  无不可知之人,  此易简之道。”

通过这种观政制度,朝廷希望提高这些新科进士们的行政能力,使得他们任职之后能够熟练的掌握执掌一县之地,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尽管有观政制度,但是进士们能够从中学到的实际行政经验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州县行政,所以这些进士们只能依靠师爷们来处理政务。

此外,朱载坖还认为大明的翰林院选任制度也是有很大的问题,大明的翰林院选拔,只有两个途径,其一就是在殿试中取得三鼎甲,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其二就是在殿试之后,二三甲进士参加朝考,翰林院从中选拔人才,这样的制度,有些过于古板了。

因为在选入翰林院的进士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