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25章 新法推行百事多
第(2/3)页
这个问题,毕竟外官有衙署可以居住,这些低级京官们的住房问题确实应该予以解决,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再次召集阁部重臣们商量此事,解决官舍的问题,朝廷的高级官员是有宅邸可住的,但是低级官员们怎么办?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仕途的官员,若是他们出身于张四维、汪道昆这种豪商之家,当然也就无所谓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官员是很难维持生计的。
对于朱载坖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重臣们也是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按照唐宋的办法,修建官舍,给这些官员们居住,其实低级官员们生计艰难,并非只有大明一朝,其实在唐宋时期,低级官员,尤其是低级京官的住房问题,就是一个很让当时的朝廷头疼的事情。
北宋的东京汴梁,人口繁盛,物价高涨,由于京城地方有限,而且各种机构集于其中,官员众多。因此相比于地方,在京官员就很多都没官廨居住了,就连宰执都无官廨可居,在东京开封府,“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兹乃常事”。
徽宗时的御史中丞翁彦国说过一句话: “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京城的房子很贵,一般官员是买不起的。
连御史中丞这样的宰执重臣都无力在东京购买房屋,遑论其他的低级官吏了,大多数京官都是租房过日子。苏轼的弟弟苏辙曾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曾经作诗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可以看出其一生都在出租房里度过,到老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并不只是因为苏辙官职低买不起房子,比他职位高的人同样也买不起房子。欧阳修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依然写出“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