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7章 中书独坐宰臣心(三)
第(2/3)页
的漕帮,天顺四年定例,定漕船11770艘,官军12万人,用于运送漕粮,但是这些运军在常年的运送漕粮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漕帮一百多个,这些漕帮为害运河,形同劫匪,不仅沿途的商人百姓颇受其害,就是为朝廷运送漕粮的运军也要受其挟制,向他们缴纳保护费,稍不注意,他们就明火执仗、公然抢劫,运丁越法,多因贫穷不堪,人数众多,成分复杂,鱼目混珠。
而这些漕帮所谓的老大,被称为好老,这个词在苏松等地的俚语中可不是什么好词,他们结交官场,勾结匪类,使自己成为兼通官、匪两道的“好老”,在朝廷严厉整顿盐政之后,大明仍旧存在大量的私盐,这些私盐从哪里来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好老们用朝廷的漕船转运的。
严世蕃对此总结的很到位,他说道:“陛下,自京、通视之,则运军为鱼肉;自州县视之,则运军为刀俎。漕船行二千余里之运河,层层有费,丁不得不索之官,官不得不索之民,致官与丁相持,民 与官相持,已成百年痼疾。”
除了这些陋规之外,严世蕃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漕船的制造占用了朝廷大量船厂的生产能力,影响了水师战舰的制造,现在大明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急需大量的海船,水师更是需要大量的战舰,尤其是主力舰,但是朝廷的官营船厂不仅仅要承担为朝廷水师制造战舰的职能,每年还有为漕运修造大量的漕船,这些都严重挤占了战舰的产能,影响了朱载坖扩充水师的计划。
漕运的弊端臣子们已经是说的很清楚了,不过漕运的干系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朱载坖也不得不谨慎对待,对于大明来说,漕运弊端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朱载坖命令内阁和相关的部院讨论改进漕运的办法,朱载坖明确支持对于漕运进行改革。
朱载坖很清楚,改革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