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中书独坐宰臣心(二)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6章 中书独坐宰臣心(二)

第(3/3)页

粮运输确实是损耗极大,朱载坖之前一直没有处理罢了,现在朝廷两三年之内不会用兵了,再加上现在有缅甸、暹罗等处海运的粮食,朱载坖才能够放开手脚整顿彻底整顿漕运。

在张居正的带动之下,很多官员纷纷上疏直言漕运的各种弊端,作为大明的天庾正供,漕运是大明最重要的物资来源之一,也是历代朝廷下大功夫保证的事情之一,在大明,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比之漕运更加重要了,但是因为每年向京师运输六百万石的漕粮,给沿岸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很多臣子们痛切上疏,极言漕运现在存在的各种弊端,他们认为:“以大势言之,前人之于河运,皆万不得已而后出此者也。  汉、唐都长安,宋都汴梁,舍河运无他策。然屡经险阻,官民交困,卒以中道建仓,伺便转馈,而后疏失  差少。元则专行海运,故终元世无河患。迁都而后,汲汲于河运。遂不得不致力于河防。运甫定章,  河忽改道。河流不时迁徙,漕政与为转移,我朝因之。”

漕运最大的问题就是耗费太大,不仅仅是投入到治河的费用,还有漕船、运军等固定开支,中途的损耗等等,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朝廷每年要为了保障漕运,投入巨资修整黄河、运河,虽然隆庆以来,在朝廷的大力修整之下,黄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灾,但是每年小的决口、溃堤仍然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潘季驯、朱衡这样以治河见长的能臣,也不能不承认:“河道难治,虽穷其方略,然终不免年年漫溢,岁岁决堤。”

每年因为水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极为巨大的,这还是在这几年没有大规模的水灾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水灾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将会是极为要命的,所以很多臣子们在见识到海运的方便和便宜之后,转而支持海运,因为海运的成本更低。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