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恩威并施制权贵(二)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3章 恩威并施制权贵(二)

第(2/3)页

修建河间、任丘桥梁及垫筑道路花费银3688两有奇,但是朱载坖认为既然要修整水利,就要动作大一些,不必拘泥于一地,要想办法更大程度的惠及百姓。

而且朝廷中对于此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很多官员们认为,滹沱非人力可治,徒耗财扰民,认为徐贞明的方案无非就是浪费朝廷的钱粮罢了。

对此,申时行上疏予以辩护,申时行认为:“垦田兴利谓之害民,议甚舛。顾为此说者,其故有二。北方民游惰好闲,惮於力作,水田有耕耨之劳,胼胝之苦,不便一也。贵势有力家侵占甚多,不待耕作,坐收芦苇薪刍之利;若开垦成田,归於业户,隶於有司,则已利尽失,不便二也。然以国家大计较之,不便者小,而便者大。惟在斟酌地势,  体察人情,沙碱不必尽开,黍麦无烦改作,应用夫役,必官募之,不拂民情,  不失地利,乃谋国长策耳。”

申时行的奏疏得到了内阁辅臣和阁部重臣的赞同,首辅李春芳,次辅殷士儋等都予以赞同,首辅李春芳见很多官员上疏弹劾徐贞明、申时行,于是上疏予以辩护,左都御史海瑞也上疏帮申时行等人说话。

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谭纶也上疏极言兴修水利和屯垦的好处,谭纶在奏疏中称:“臣谨按境内山川图迹,质以耳目闻见,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  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故号河中,  视江南泽国不异。至于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议督委各府佐贰一员及州县正官,并选南官中能识水利者,周循勘议,某处可筑坝建闸,某处可通  渠筑堤,高则灌注,下则车汲,悉照南方开水田法,量拨军民夫役,以便宜处置。计六郡之内,可成水田者,奚啻数万顷。每岁收获,可益谷千万石,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