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北地亦有稻米香(三)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0章 北地亦有稻米香(三)

第(2/3)页

来改变的,通过大量的水利工程,旱时排水,涝时蓄水,使旱涝为人所控;对于雨水集中于夏季的问题,徐贞明认为相对于南方的常年多雨阴湿,雨水集中气温回升快更利于水稻生长;对于大量的盐碱荒地,徐贞明认为这正为开发水田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若合理利用,并不难开发,利用京畿附近的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对这些盐碱地的开发。

朱载坖则是询问徐贞明现在的推广水稻的难处,徐贞明则是认为北方百姓故习难改是一个重要因素,北方和南方的农业风格迥然不同,因为南方人口稠密,虽然水稻产量高,但是需要精耕细作,劳动强度是很大的,但是南方的百姓所能拥有的土地相对北方来说就很少,所以他们有这个精力还进行精耕细作。

而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南方是不一样的,北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向是搞广种薄收的办法,因为北方的各种水旱灾害频发,而且这些作物的产量低,必须要通过扩大耕种面积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粮食来糊口,这种耕种方式的差异使得北方的百姓对于接受水稻是心怀疑虑的,本来北方的百姓就相对贫穷,一次经营不善的挫折就可能使其面临破产的风险,故而,对于并不了解的水稻种植领域的北方农民而言,在种植的好处没有呈现出来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贸然去尝试,更倾向去保持原有保守的耕作方式。

这是徐贞明认为现在最大的难点,这个问题确实是难以解决的,毕竟这是千百年形成的习惯,哪是说立马改掉就能够改掉的。

除此之外,要想在北方种植水稻,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要解决,最简单的就是原来陆地耕种所需的牛马等牲畜无法继续用来水田劳作,而必须使用水牛,饲养不便的同时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耕牛这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哪是普通百姓能够拥有的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