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2章 厉兵秣马待北虏(六)
第(2/3)页
,实以真正棉花绒。鞋亦要密衲坚完。衣里开写提调辨验官吏、缝造匠作姓名,并价直、宽长尺寸、斤重、裙幅数目,用印钤盖。限每年七月以前解到。
但是朱载坖认为,这种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各布政使司解运军衣,批次不同,数目不同,工部在查验时,验不胜验,查不胜查,总有漏网之鱼,根本无法保障质量,朱载坖认为,要改为采买冬装,由朝廷制定标准,招标采买,然后练兵军务处、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锦衣亲军负责查验质量,验收通过后照价给银。
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减少百姓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朝廷查验追责,只要发现有不合格的冬衣,不仅要将不合格的冬衣退回,而且要追究商人的责任。
而且胖袄、冬衣也要根据环境的不同有所变化,对于辽东和西域的士卒,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最为恶劣,理应有最好最厚实的冬装,朱载坖在和大将们商量了之后,将大明官军士卒的冬装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辽东、西域以及其他极为苦寒地方的官军士卒,他们的冬装棉衣、棉裤使用的棉花均为粗绒白花,每套冬装使用的棉花的重量要达到四斤半,棉花都要絮在里子上,也就是俗称的“匝道棉衣”。
第二等是九边其余地方、京营、河南、山东及长江以北的官军士卒,他们的冬装形制一样,但是棉花减少一斤。
第三等就是长江以南的官军,他们的冬装棉花用两斤半,三等冬装,都由朝廷配发制造,冬衣三年一发,鸳鸯战袄两年一发,既然由朝廷统一配发士卒们的军装被服,那么原本的折银还是冬衣布花的赏赐都予以停止,除了棉衣的制造之外。
朱载坖还要求制造皮裘,用以发给官军中骑兵、夜不收能条件恶劣的兵种,至于皮张的来源,从和蒙古的互市中予以抽分,现在大明和土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