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9章 盐政议论难分晓
第(2/3)页
架二牛,以二人御之,运不过十二石。一曰骡车, 以十骡架一车,运可至三十石。然其费亦不赀矣。边镇所需何止百万石粮秣,全靠朝廷组织运送的话,耗费不菲。”
更关键的是,这种组织官运的办法就给了地方州县官员盘剥百姓的机会,州县官员们肯定会借机加征所谓脚价银,而大明的加耗往往比正粮要可怕的多,所以高拱认为不能组织官运,还是要进行商运或者军运。
商运其实在大明推行过一段时期,高拱拿出来之前推行商运时的价格,当时大同镇缺粮,商人可在大同、太原两地输米中盐。不过中盐比例不同, 因为商人若将米运至大同中盐,官府所得之米可直接作为军饷就地发放。若商人在太原 中盐,于商人更为便利,但官府还需组织人力将所得的米粮等物转运大同,才可用于军饷发放,显然这笔费用是要加到盐引价格上的。太原到大同不足300公里的距离每石要加价3斗,所以商运的价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
之前在西安也实施过商运,嘉靖八年,西安府等应解甘肃钱粮,免其民运。每粮1石征脚价1钱,连粮征银、布交收府库。
所以商运还是现在比较可行的办法。
而军运,则是用于在靠近边镇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相对比较危险,道路也很崎岖,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都不愿前往,这种情况下,只能由边镇官军自己组织运输,高拱认为,九边三大防区和各镇都应该效法蓟镇,组建辎重营,专门负责转运粮秣,保障军需,这样的话才能尽可能的既减少朝廷的开支,就增加军储。
朱载坖对于高拱看法还是十分支持的,他对高拱说道:“高师傅,若如此军储可增矣!”
高拱说道:“陛下,现在可虑的就是盐引之事,若不能解决此事,恐怕难以解决军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