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8章 河海争端难措手(三)
第(2/3)页
海道交通仍然在南北转运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会通河的疏通并非出于国家的直接要求,而是来自地方的推动。而且会通河疏通在永乐九年,而停罢海运在十三年,疏通运河航道的目的,最初也并非为了取代海运。
而在王宗沐和李春芳等人看来,此事还是要归因于靖难。靖难中通过海道的往来还当更加频繁,洪武三十二年十月,靖难兵袭大宁,宁王权适时投燕,宁府总兵官刘贞通过海道潜回南京,;十一月,由于大宁为燕兵所破,辽王植也渡海来朝。
同时,由于成祖在靖难中并未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山海关以东,他实际的势力范围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辽东的江阴侯吴高和杨文一直都是靖难军后方的大患,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绕过朝廷的主力突袭南京靖难成功。
而由于由于永平在燕兵手中,通过陆路向辽东输送粮饷是不可能的,辽东的官军就是依靠海运的粮饷生存的。此事肯定让成祖对于海运有了一些不信任,要知道当时还是有不少的前朝余孽在活动的。
但是仅仅是这个事情,是绝对不可能是成祖放弃海运的,成祖是何等样的气魄啊,远见卓识,非等闲可比的。
但是李春芳和王宗沐等人考察了永乐朝的实录和有关漕运的奏疏后,得出了一个很令人惊讶的结论的,朝廷关于河漕还是海漕的争论,其实是在地方的推动下进行了。
李春芳向朱载坖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实录记载:永乐九年四月,命户部开河自效民丁一体给粮赏、 免租税。初,朝议开会通河及浚河南黄河,命户部凡民丁皆给米钞,及蠲户内是年租税。而山东、河南之人多有自愿效力者。上闻之,遂有是命。
这事情就极为吊诡了,山东民丁竟然在没有得到给米钞和免租税承诺的情况下“自效”,这是很特殊的情况。朱载坖无法想象山东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