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5章 查勘寻访踪迹现(五)
第(2/3)页
难道就任百姓淡食吗?长芦等处地势卑下,为众水汇归之所,北由神京,西通诸淀,南接运河,皆会流于津而入海。但海口之消纳与他处稍异,每年白露以前,或遇 河水涨发、浑流急奔之时,海潮壅遏,不受河流,以致狂波怒啮,危如累卵,万一冲毁盐田,如之奈何?”
这个问题确实是嘉靖和臣子们担心的,对于朝廷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虽然看起来改煎为晒产量会大幅度提升,但是风险也大幅度提升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这样的风险太大,朝廷宁可放弃可能带来的收益,也不可能去这么冒险的。
严嵩也说道:“陛下,全部改为晒盐,未免有些过于行险了,但是原本的四场晒盐和三场半晒半煎这可以改为晒盐,剩下的仍旧煎盐。”
晒盐的丰厚收入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朝廷更重要的稳定,必须能够为朝廷稳定的提供食盐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晒盐对于朝廷来说,投资更大,这个也是朝廷不愿推广晒盐的原因之一。而且修筑盐滩不仅需投入大量设备和工本维护,而且维修成本高昂。
所以臣子们都不建议将所有的所有的盐场改为晒盐,还是要保证朝廷至少有稳定的食盐来源。
嘉靖也同意了方钝和严嵩的建议,长芦盐场七分晒盐,三分煎盐,接下来就是殷正茂提出的由河间知府兼任长芦盐运使的提议,徐阶拟的票是不同意此事,原因就是现在已经有巡盐御史了,盐运使似乎并不重要。
但是现在如果要在长芦盐场推行以晒改煎的话,势必要大规模的修筑盐田,免不了需要地方的支持,同时盐场内的一应司法,也由地方官府直接管理,这也不是不行。
严嵩建议道:“陛下,不光要以河间知府兼盐运使,朝廷还要派遣重臣,前往整顿长芦盐场,监督修筑盐田等事。”
这个建议得到了一众大臣的同意,徐阶顺势建议就派赵文华去长芦盐场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