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0章 钱法混乱国用难(二)
第(2/3)页
讲了他在翰林院修史时看到的一段记载,弘治十八年,孝宗君臣论钱法时,大学士刘健、李东阳等人奏答:今国用不充,府县无蓄,边储空乏,行价不偿。 正公私困竭之时,铸钱一事最为紧要。
李东阳一语道出铸局铸钱的真正目的所在,就是:今财用不足,惟铸钱一事可助国计!当今为理财之计者惟钱法、门摊二者可讲耳。夫天子所以开利源而不竭者惟钱耳。何也?盖财之所出不过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皆有限极。惟钱之用不穷者,以能权其轻重,而伸缩之数在我制之耳?
说白了,在大明君臣眼中,铜钱也罢,宝钞也好,都是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罢了,由于财政日益困窘,视铸钱为朝廷取利要途之一,以致陷入 遍设局炉、大量增铸的唯利是图坑,制钱益见轻劣滥恶。
李春芳不由得感叹道:“奈何朝廷当事诸公,短视至此矣!”
李春芳之前一直在翰林院修史,对各种资料都极为了解,大明的铸钱,实在是一言难尽,而且由于大明钱荒的时间实在是太长,很多地方都已经退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之前嘉靖准备大铸铜钱的时候,户部尚书方钝就曾经说过:土货之乡殊,则贸易之情异。云南专用海贝,四川、贵州用苗香、花椒及盐布,江西、湖广用米、谷、银、布,山西、陕西民间用毛布。自来钱法不通,骤欲变之难矣!
首辅严嵩也直言道:钞贯止聚于都下,钱法不行于南方!
若是骤然铸造过多的铜钱,市场不能接受,那蚀本的又是国家。之前贵州巡抚想要迎合嘉靖,上表请求在贵州铸钱,被方钝驳回了。
方钝的理由很简单:立法者贵宜民,不贵强民。贵因俗,不贵逆俗。今举黔地从来未有之物,一旦责之以必行,恐于民俗不无少梗。
朱载坖也不由得感叹道:“大司农真经国济世之臣也!”
李春芳还说道:“不光贵州,南方诸省钱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99.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